在我們黨革命、建設和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原大地創造了大別山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形成了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凝聚起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圖強的強大的力量。為了更好的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成立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的河南大別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傳統教育學習基地。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的大別山,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河南新縣大別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位于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河南新縣。位于大別山腹地,是當年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是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也是劉鄧大軍戰略躍進的落腳地,這里是是一片具有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色土地。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
大別山老區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始終忠誠黨的事業,聽從黨的指揮,追隨、支持、服務黨領導的革命斗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形成了大別山精神。這里是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是抗日時期新四軍五師的根據地,也是劉鄧大軍戰略躍進落腳地和中國革命走向全面勝利的轉折地。
大別山紅色教育革命背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黨組織和革命武裝一直堅持在這里活動,28年紅旗不倒。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大別山老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體現了革命先輩和老區人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中國革命的堅貞不渝,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是紅色教育的寶藏。
讀史明智,鑒往知來。大別山紅色教育飽含著錘煉個性的營養。大別山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主要活動地和走向全面勝利的的戰略轉折地。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大別山地區黨的組織的帶領廣大群眾堅守信念、浴血革命、百折不撓,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武裝斗爭不斷的光輝歷史,河南新縣大別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圍繞提高個性修養,真實的再現真、美、富感染力的大別山革命史實,從中選取大別山紅色教育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題材,揭示其時代內涵,形式新穎,有利于提高大別山紅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動大別山紅色教育教學的具體化、生動化、實效化。
河南新縣大別山紅色教育,蘊積著砥礪奮進的精神。大別山的歷史,是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也是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為了打破舊世界、建立新社會,無數黨的優秀兒女和革命群眾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堅守在大別山、奮斗在大別山,革命到底,矢志不渝, 河南新縣大別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以“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的悲壯犧牲贏得了苦難輝煌。
大別山紅色教育,詮釋著群眾路線的真諦。大別山的革命歷程,是黨和人民軍隊依靠群眾、解放群眾、造福群眾的歷程,也是廣大群眾與我們魚水交融、生死相依、攜手共進的歷程。大別山紅色教育,弘揚大別山精神,推進時代精神發展。
河南新縣大別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立足大別山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秉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面向全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大別山紅色教育是積極響應和踐行:新時期“在黨性教育培訓中,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要更加突出黨性教育,幫助人們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這是新時期賦予大別山這塊紅色革命圣地新的光榮使命和偉大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