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老年人的健康誤區
誤區1:人老不服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繆中榮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發作許多退行性改變,肌肉和骨骼功用都在削弱。晚年人要理性認識這點,訓練要力所能及,并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辦法,比方漫步、太極拳等。退休之后發揮余熱本是功德,但若患有慢性病,還是主張徹底退休,安心享用幸福的晚年生活。
誤區2:木耳芹菜能降壓
繆中榮說,常聽到的是“木耳芹菜能降壓”。木耳、芹菜都是很好的蔬菜,但說它倆降壓,就有點夸大了。就怕老年人輕信這類流言,而不好好吃降壓藥,導致血壓重復波動,危害大腦、心臟和腎臟。晚年朋友一定要緊記,食物不等于藥物,得了病必須找專科醫生活躍醫治,許多慢性病經過服藥均能有用操控。晚年高血壓患者要有長時間服藥的心理準備,并堅持杰出的生活習慣,飲食上操控食鹽和脂肪的攝入。健康飲食、均衡養分有助于增強體質,改善便秘、失眠等問題。
誤區3:頭疼腦熱不得了
繆中榮著重,晚年人重視身體健康無可厚非,但不要過于敏感,疾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疾病的心理。人老了,不免頭疼腦熱、腰酸腿疼,不要由于呈現這些癥狀就嚇自己。即便就醫后確診為疾病,也要以活躍、達觀的心態面對,心態好才有利于恢復。
誤區4:勤儉節約太會過
繆中榮主張,剩飯好在一天內吃完,剩菜則要在5~6個小時內吃完,涼菜、綠葉菜好當頓吃完;吃剩飯剩菜前,一定要高溫加熱滅菌。
誤區5:輸液防備腦卒中
繆中榮表明,短期輸液并不能防備腦卒中,只是給晚年人一個心理安慰。晚年人多患有一些基礎疾病,輸液或許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呈現嚴重后果。防備腦卒中是個長時間進程,必須針對病因進行干預,還要堅持杰出心態,做到均衡飲食,堅持作息規律,適當進行運動,操控好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要素,切忌迷信保健品。有宗族史和高危要素的人群,應定時做血管檢查。
誤區6:老了補牙是浪費
繆中榮表明,牙齒缺失直接導致咀嚼功用下降,添加胃腸消化食物的擔負,不利于經過飲食攝取滿足養分。不留意清潔口腔,還會導致齲齒、牙槽骨萎縮等問題,間接形成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的病變。專家主張,晚年人應留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三餐后漱口,定時洗牙;如有缺牙的狀況,應及時修補,維護咀嚼功用。
誤區7:油鹽不進降壓降脂
繆中榮表明,鹽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敵人,適當食用不會有損健康,因噎廢食反倒有害。過度限鹽會形成鈉攝入不足,使機體細胞表里滲透壓失衡,促使水分進入細胞內,誘發腦水腫,輕者呈現認識障礙,嚴重的還會呈現心率加速、厭惡吐逆等問題。食用油也是必需品,完全不攝入食用油,或許導致一些養分素的缺乏。因而,晚年朋友要學會正確地控油和減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主張,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于6克,食用油用量在25克~30克之間。晚年朋友千萬緊記一點,任何食物吃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健康。
誤區8:晨練越早越好
凌晨四五點鐘,大街上就能看到許多老年人晨練的身影,但在專家看來,這并不是功德。繆中榮指出,早晨6點前空氣質量不好,綠色植物一夜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積存了許多二氧化碳。別的,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也比較振奮,簡單突發心血管疾病。專家主張,晚年人好在6點后晨練,出門前喝些水、吃好早餐,防止呈現低血糖,地址以公園或視野開闊的廣場為宜,不要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訓練。霧天空氣中含許多有害物,不適合晨練。
誤區9:鈣補得越多越好
北京市晚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表明,60歲以上晚年人,每天引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不只不會強壯骨骼,還或許危害健康。安全有用的補鈣辦法是日常飲食中適當多吃奶制品、小白菜、豆腐干等含鈣豐厚的食物,還要戒煙、適量運動、不喝碳酸飲料,削減骨量丟失。
誤區10:多吃補藥能長命
高芳堃表明,人到晚年,生理功用逐步削弱,適當進補可減緩生理功用下降,推遲衰老進程。但進補要視身體狀況而定,缺什么補什么,不分體質和癥狀的亂補,或許導致其他疾病,適得其反。一般來說,平衡的膳食足以滿足身體的養分需求,不需額外進補。即便進補,首選山藥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或尋求醫生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