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垃圾箱在杭州市余杭區金帝海珀華庭小區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以來,各地紛紛推出的垃圾分類新政不僅成為普通百姓關心話題,也再次將垃圾分類行業推向了關注焦點。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今年共有6948家新成立的垃圾分類相關企業登記注冊,其中僅廣東省就有837家。同時,代扔垃圾、垃圾分類小程序等新興商業服務和模式紛紛涌現。市場看好、企業數量井噴、資本涌入,垃圾分類行業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行業壁壘有哪些、什么樣的模式才可持續?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城市垃圾清運量為2.15億噸,其中56%采取填埋方式處理,焚燒和回收利用方式占比僅約40%。垃圾填埋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同時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威脅。探索合適的垃圾分類、回收和利用方式成為當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今年6月份,住建部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2年前,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隨著一系列“真刀真槍”的政策實施,我國垃圾分類進程明顯加快。
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的設施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518.4億元。其中,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1699.3億元,收運轉運體系建設投資257.8億元,餐廚垃圾專項工程投資183.5億元,垃圾分類示范工程投資94.1億元。這意味著垃圾分類行業迎來了新的市場機會。
“定時定點扔垃圾不方便”“垃圾分類復雜”……這些都是市民吐槽的熱點話題。能否充分調動市民的積極性是此輪垃圾分類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垃圾分類企業突圍的機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居民構成多元化使得垃圾分類難以協調,總是會出現一些個體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分類。雖然可以通過處罰和監督等手段來強制居民垃圾分類,但是管理成本高昂。因此,推動居民自覺參與分類很關鍵。
記者采訪發現,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金帝海珀華庭小區早早引入了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智能化垃圾箱,居民用積分卡掃碼分類投放垃圾還能賺取積分兌換禮品。
該垃圾分類項目宣傳員沈覬燕告訴記者,目前該小區居民參與度非常高,通過引進智能設備,實現了24小時無人看守智能投放,不僅提高了分類效率,節約了人力,同時對鼓勵居民養成良好分類習慣有極大推動作用。
在大多數人看來,“收垃圾”是一個毫無技術門檻的生意,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卻并不認同,“光拿硬件來說,要做到精準的動態稱重就比較困難。尤其在高頻使用環境下,對設備精度、敏感性要求都很高。此外,后端運營也需要有經驗的團隊和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輔助?!?
“智能垃圾箱有助于改變居民的垃圾投放習慣,使垃圾投放點擺脫對保潔員、志愿者人工值守的依賴,逐漸向無人化、自助化方向發展?!蓖跤勒f,運用技術手段為垃圾分類提供保障,可以從源頭解決當下居民“不分類、分類難、時間不方便”等問題。未來要探索更適合中國國情的垃圾分類模式,在減量化、無人化、便民化等方面尋找到平衡點。
以上內容由安信達小編為您整理提供,文章來自人民網,如有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