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密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益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辣椒地里,哈密市科技特派員正在為農戶講解農作物施肥的注意事項。農戶徐庶今年44歲,一家四口原先靠種植大棗和棉花為生,收入不高,今年合作社做了產業調整,在科技特派員的建議下,他把120畝地都種上了線椒。
哈密市益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現有社員150戶,耕地7000畝,今年,合作社調整種植結構,把棉花、大棗改種為辣椒、板藍根、哈密瓜等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每畝地將增收一千多元。
哈密市科技特派員高志華說:“我們科技特派員要想辦法給他們提供一些優良的好的品種,從技術上進行指導、引導他們,使農民能夠學到一些科學知識,從以科學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務農技術,最終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各族農牧民,以科學技術增產增收。”
在哈密市伊州區西山鄉園藝場,市畜牧工作站科技特派員也在為養殖戶開展培訓,講解飼料配比、牲畜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養殖戶楊建峰有30多頭牛,20多只羊。通過科技特派員指導,他家的母牛進行了品種改良,縮短了牛的生長周期,提升了牛的肉質。
哈密市畜牧工作工作站畜牧師、科技特派員蔡樹東說:“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黃牛品種改良,2020年我們整個就是全市的品種改良有2.2萬頭,然后截止目前就完成了1.4萬頭,完成了60%多,通過品種改良使農牧民在肉牛養殖方面得到一個助推作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