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語中相沿習用的一些固定詞組或短語,它能獨立表意,意義又往往隱含在字面中,而不限于字面;成語大多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歷史典故和古詩文;成語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結構的凝固性特征。
從以上幾個成語的顯著特征看來,這些網絡流行的4字格式的詞與成語相去甚遠。以“十動然拒”為例,網友解釋為“十分感動,然后拒絕”。這看上去只不過是對一句話的簡單縮寫,既談不上什么寓意,也沒有文化內涵。的確,成語大多為4字格式,但4字格式的詞不一定是成語。也就是說,4字格式并不是衡量一個詞是否是成語的完全必要條件。因為,也有一些成語是3字、5字、6字和7字以上格式的詞。
據統計,目前漢語中有5萬多條成語,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文化。掌握成語數量的多少,能否準確運用成語,是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當今社會,隨處可見濫用成語、錯用成語的現象。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范使用漢語(包括成語),就是在繼承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