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這些因素的變化將會對居民財富配置行為帶來深遠影響,從目前來看,國內居民的財富配置主要集中于房產與以存款、理財、信托為代表的“保本型”產品。展望未來5-10年,受政策變化影響,我們預計居民財富配置將更多向金融資產,尤其是以權益類資產為代表的復雜金融資產傾斜,從而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業務機遇。但與此同時,行業格局在過去幾年也在發生快速變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也看到螞蟻、東財等互聯網平臺也在快速切入到財富管理市場,在渠道端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挑戰。
海外經驗借鑒:傳統機構享行業發展紅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財富管理市場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期間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居民間接權益投資比重在1980至2000年中提升超20個百分點,催化了居民財富管理熱情。在此過程中,美國傳統金融機構充分享受行業發展紅利,在長達20年的時間維度里收獲了非存款類AUM的快速增長,并推動了財富管理收入占比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在競爭格局方面,對于大眾財富客群,我們觀察到傳統金融機構在渠道方面也同樣受到了線上折扣經紀商等新型機構的挑戰,但由于當時互聯網行業尚屬發展初期,傳統金融機構受到沖擊有限。而在富裕客群方面,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品牌和綜合服務能力守住了優勢。
財富管理將是長期優質賽道,看好頭部機構保持領先。參考海外經驗,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財富管理將是長期優質賽道,將會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支點。就行業格局而言,我們認為相較美國,在大眾客群市場,國內的傳統金融機構將會受到互聯網平臺更強有力的挑戰,考慮到大眾客群更看重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未來流量的獲取和線上渠道的建設仍將是競爭的關鍵。相比之下,在高端財富市場,由于客戶需求的多元和非標準化,我們認為以大中型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在渠道和產品力上的優勢依然存在,未來的競爭更多會體現在機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