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穩健增長,非保本理財產品4.73萬只,存續余額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凈值型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長68.61%。
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持續“雙降”。2019年末同業理財余額0.84萬億元,同比減少0.38萬億元,降幅為31.00%;占理財產品余額的3.59%,同比下降1.67個百分點,較2017年初23%的高點下降逾19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銀行同業間的風險傳遞。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業務的相關定義和口徑發生了變化,只有非保本理財產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鑒于此,自2018年1月起,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以下簡稱理財中心)對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了專項統計分析。本報告中產品存續情況、發行情況、投資資產情況和收益情況均僅針對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分析,并新增產品募集形式、投資性質等分析維度,與2018年及以前年度發布的理財市場報告口徑有所不同,不具可比性。除特別注明,本報告中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不包括理財子公司的產品。
分析結果顯示,2019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穩健運行、健康發展,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持續增加,理財子公司初具規模,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持續“雙降”,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理財資金配置以標準化資產為主,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呈現出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整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37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共存續4.73萬只,存續余額為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受季度考核等因素影響,理財產品余額在季度內呈“前高后低”的變化趨勢。理財產品月末存續余額最大值出現在11月,為24.25萬億元(見圖1)。
2019年末,國有大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8.53萬億元,同比增長0.20%,市場占比36.46%;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存續余額為9.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6%,市場占比41.52%;城市商業銀行存續余額為4.0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5%,市場占比17.20%;農村中小銀行存續余額為1.02萬億元,同比增長7.50%,市場占比4.36%(見表1)。
根據《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規定,按照募集形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分為公募理財產品和私募理財產品。其中,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2019年末,公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2.3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5.43%,其主要客群為廣大個人投資者。私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1.07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57%(見表2)。
截至2019年末,開放式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16.9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2.36%,同比上升4.72個百分點;封閉式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6.47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27.64%。
《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后,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力度明顯,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及占比持續快速增長,預期收益型產品明顯減少。截至2019年末,預期收益型(非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3.27萬億元,同比減少2.74萬億元,降幅17.13%。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幅達68.61%。凈值型產品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3.27%,同比上升16.01個百分點。其中,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占全部凈值型產品比例為81.13%(見圖2)。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4.16萬億元,占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41.04%,同比上升1.93個百分點。
分機構類型來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的凈值型產品占比相對較高,分別達到56.45%和45.69%;農村中小銀行凈值型產品占比相對較低,為28.94%;國有大型銀行凈值型產品占比為28.60%,占比最低,原因為部分凈值型產品劃轉至理財子公司,若合并計算,國有大型銀行凈值型產品占比為34.71%。
根據《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要求,理財產品按照投資性質的不同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2019年末,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18.27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8.06%;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5.05萬億元,占比為21.59%;權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0.34%(見表4),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占比較少。
同業理財規模在2019年繼續壓降。2019年末,同業理財存續余額0.84萬億元,同比減少0.38萬億元,降幅為31.00%,較2017年末減少2.40萬億元,降幅達74.08%;占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3.59%,同比下降1.67個百分點,較2017年初23%的高點下降逾19個百分點,“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見圖3)。同業理財規模的壓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同業間的風險傳遞。
2019年理財子公司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截至年末,共有17家理財子公司或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10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開業,6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和1家中外合資的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共有5家理財子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均為國有大型銀行下設子公司,存續余額合計0.80萬億元,均為凈值型產品。
2019年,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111.58萬億元(包含開放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在2019年所有開放周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下同)。其中,開放式產品全年累計募集資金97.65萬億元,占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87.51%;封閉式產品全年累計募集資金13.93萬億元,占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12.49%。
《資管新規》要求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進而推動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回歸資管本源。2019年,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明顯增加了凈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加強投資者教育,推動產品規范轉型,凈值型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2019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加20.54萬億元,增幅67.49%;凈值型產品募集資金占全部產品募集資金的45.67%,占比同比上升20.03個百分點(見圖4)。
2019年,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6天,同比增加約25天。新發行3個月(含)以下封閉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2.43萬億元,同比減少2.78萬億元,降幅53.36%;占全部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17.45%,同比下降11.65個百分點。
從長期限產品的募集情況來看,2019年,期限在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0.97萬億元,同比增加0.47萬億元,增幅93.93%;占全部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6.96%,同比上升4.18個百分點(見圖5)。
長期限產品發行量的增加和短期限產品發行量的減少,意味著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在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的投資者教育下,投資者對長期限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期限的增加,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進一步下降。
從產品風險等級來看,2019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94.86萬億元,占比為85.02%;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0.16萬億元,占比為0.14%(見表6)。
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穿透各類資管產品后持有資產余額26.24萬億元。其中,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71.75%,同比上升5.48個百分點。債券是理財產品重點配置的資產之一,在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中占比最高,達到59.72%,同比上升6.37個百分點。在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占比上升的同時,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及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同比分別下降1.79和2.32個百分點(見圖6)。
理財產品持有的債券資產中,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券占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8.05%;商業性金融債券、同業存單、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QDII債券和外國債券占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51.67%。
2019年,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9255.8億元,有效滿足了投資者對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其中,公募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8779.9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的94.86%。分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2948.4億元,占比31.85%;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4069.1億元,占比43.96%。
2019年,封閉式產品按募集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44%,同比下降約53個基點(見圖7)。2018年以來,隨著市場利率的下降,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同步下行。由于封閉式產品的期限大多集中在3至6個月,產品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延后半年左右,2018年下半年起逐步下行,總體與市場利率走勢相符。
二是現金管理類產品發展進一步規范完善。2019年12月27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旨在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流動性管理、集中度限制、杠桿和組合久期要求予以明確和規范。
四是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運行平穩。2019年,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平穩運行,并積極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精神,及時開展系統升級完善,以適應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報告登記、理財子公司產品信息登記,全力支持新規背景下理財業務的轉型與發展。
五是中國理財網推出信息披露服務。中國理財網作為理財信息集中查詢和披露的網站,按照《理財新規》的要求,進一步豐富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的內容和功能,開發了中國理財網·理財信息披露平臺(,為銀行或其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提供統一的理財信息披露服務。隨著理財信息披露平臺的推出,銀行理財產品將擁有權威的第三方信息披露渠道。理財信批平臺可以按照統一的格式,向投資者展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信息、資產持倉信息、兌付收益信息等內容,明顯提升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透明程度,大大方便了投資者的查詢和檢索,進一步提升了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完整性、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