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長介紹,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根據以往冠狀病毒引發的疫病調查經驗,沒有通過食品消費向人類傳播的案例發生。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均認為食品貿易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極低,不建議各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對包括食品在內的國際貿易采取限制措施。中國作為上述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秉持科學態度,采納了相關工作建議。但是為慎重起見,
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海關部門注意到社會高度關注進口生鮮食品的安全,秉持審慎和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我們部署全國海關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生鮮冷鏈產品,比如水產品、肉類、冷凍蔬菜、水生動物、短時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進口商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6月18日,海關總署已在網站上公布了之前的數據,宋司長在現場給大家提供了最新數據:6月18日,全國海關共檢測樣品15638個,其中貨物樣品3508個,內外包裝樣品10608個,環境樣品1522個,結果均為陰性。
與此同時,海關時刻關注國際疫情發展,立足職能做好進口商品安全管控。同時加大與各國溝通,分別致函給42個重點國家,請其政府主管部門和食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食品安全生產指南,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嚴防出口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共保食品貿易安全。
他還舉例說明,如近日,德國最大肉類企業通尼斯暴發員工聚集性感染,德國官方主管部門立即按照雙邊合作協議向我國海關總署通報情況,自主暫停了該企業產品對華出口。海關總署對6月17日起該企業已到港或即將到港的產品均予以暫扣,并按照規定予以處置,同時暫停來自上述企業的產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