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除品種的遺傳性外,果實中的糖含量是影響蘋果花青素形成的主要因素。花青素是戊糖呼吸旺盛時形成的色素原;另外花青素還常與糖結合,形成花青素苷存在于果實中。因此,花青素的發育與糖含量密切相關。任何影響糖合成和積累的因素均影響花青素的發育。較高的樹體營養水平、合理負荷、適宜的磷鉀肥與氮肥比例、適當控水均有利于果實的紅色發育。溫度對著色的影響也與糖分的積累有關。中晚熟蘋果品種夜溫在20℃以上時,不利于著色。
2019/20年度,中國蘋果產量預計將達到4100萬噸,產量較去年產量上升了24%。2019/20年度蘋果的種植面積將達到196萬公頃。目前來看,蘋果的種植面積保持穩定,或在主產區略有下降,在西部或者是西南部省份,如新疆,云南,貴州和四川省有略微的增長。蘋果生產慢慢的有從東部的傳統地區,如山東,向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同時,也從南部向北部發展,如陜西省,現在已經是中國蘋果的主產省份。
我國現有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栽培蘋果,渤海灣蘋果產區和西北黃土高原區是兩大蘋果產區,2016年兩大產區蘋果栽培面積分別占全國總面積的28.31%和52.94%,產量分別占全國蘋果總產量的37.21%和54.14%。
目前,我國蘋果花果管理技術繁雜,99%的果園仍采用人工疏花疏果,每畝人工成本1000~1200元。果實套袋在蘋果生產中仍占主導,山東蘋果套袋比率幾乎為100%,陜西省在90%以上,遼寧、河南、河北、山西和甘肅等省為55%~85%。蘋果生產中每畝果袋、套袋人工、摘袋人工費分別為780、780、390元,約占果園總投入的40%。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近五年全國蘋果果園面積穩定190萬公頃左右,2018年蘋果產量接近400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據了解,我國蘋果生產集中度逐年提高,陜西、山東等7省的蘋果種植面積、產量已占全國4/5以上,此外,中國蘋果品種結構不斷優化,上市檔期更趨合理,優質果率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蘋果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正從蘋果生產大國向蘋果產業強國邁進。
蘋果生產在我國果業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其發展狀冴對果區經濟、市場供應和出口創匯影響巨大。10年來, 我國蘋果產量直線上升, 效益逐年提高。目前,我國人口全球占比約為18.72%,用占世界約50%的蘋果供應占世界18%的人口,實現了足量供應。
2017年, 我國蘋果產量比2016年增長3.65%。其中, 黃土高原優勢區增產5.12%, 環渤海灣優勢區減產1.02%。各蘋果主產省中, 以甘肅為代表的黃土高原優勢產區和以四川、云南為代表的特色產區近年產量增長較快;蘋果受高溫、多雨等氣象災害和老齡果園退化等不利因素影響, 河北和山東分別減產2.65%和5.00%。整體來說, 環渤海灣優勢區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近年均呈現下降趨勢, 黃土高原優勢區和新關優勢產區面積和產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中研普華發布《2020-2025年蘋果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由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周密的市場調研,依據國家統計局、政府部門機構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市場研究的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本報告主要分析了國內企業并購重組政策及規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與操作策略、蘋果行業兼并重組動因、蘋果企業兼并重組風險及對策建議,最后對蘋果企業海外并購風險及策略、融資渠道選擇提出相關建議,是企業了解行業并購重組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必備參考工具,極具參考價值!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