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夯實學生結合學科特色開展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喚醒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緊扣學院專業特色,鼓勵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品牌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充分對接行業、校友等校內外資源,每年舉辦100余場次校院兩級“博學科普講堂”“優秀學子報告會”等系列科普教育活動,形成“一院一節一特色”的濃郁創新創業氛圍,孕育一批有興趣、有基礎、有干勁、有思想的創新創業團隊。
實施筑基計劃,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召,建設創新創業基地,扶持創新創業項目,構建研本協同、師生并進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模式,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力支撐。建設跨學院、跨學科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28個、“創業夢想工場”10個,建立校外高水平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基地200多個。依托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實驗室,建設具有學科和專業特色的創客空間。每年投入專項基金1100余萬元,支持全校近6000名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800余項,為大學生開展創新研究和創業實踐提供資金保障。近三年,共資助自主創新研究基金項目2248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49項,受益本科生34000余名。
實施挑戰計劃,鼓勵參加競賽鍛煉。以學科競賽為依托,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堅持以賽促建、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搭建“院級—校級—省部級—國家級”四級創新創業競技平臺,完善“競賽獎金鼓勵+獎學金獎勵+競技保研激勵”政策保障體系,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研究和創業實踐,淬煉創優創效、自信自強、愛國愛校的素養。近三年,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競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400余項。
實施卓越計劃,培養優秀創業人才。構建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并重的創新創業育人模式,著力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適應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卓越人才。針對創新創業團隊不同階段需求,打造“創新創業園—孵化器—發展加速器”三級鏈接實踐平臺,為以創新為基礎的創業實踐和以創業實踐為基礎的再創新提供有力保障。近年來,涌現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學生創新創業先進典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工群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