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市場環境下,特別是集中式市場模式下,在負荷低谷時段,供大于求,價格會一路走低,不愿意降低功率的機組越多,價格就會越低。但總有一個價格,讓大部分機組認為無法承受虧損而主動降低功率,自然而然地實現負荷低谷“壓出力”(調峰)的目的。
“本次試運行,停止省內日前、實時深度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近日,山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電力市場第六次(連續兩個月)現貨結算試運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山西省將于11月-12月連續兩個月開展全省電力市場第六次現貨結算試運行,此次結算試運行規則依據最新發布的“山西電力市場規則匯編(試運行V7.0)”(以下簡稱“7.0版本”)運行。
國家能源局2019年發布的《關于2019年上半年電力輔助服務有關情況的通報》顯示,從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費用結構上看,調峰補償費用總額50.09億元,占總補償費用的38.44%。那么,深度調峰對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意義是什么?山西現貨規則為何停止深度調峰這一交易品種?
用電高峰時,電網往往超負荷,此時需投入在正常運行以外的發電機組以滿足需求,這些發電機組就是調峰機組,而深度調峰機組的負荷范圍超過該電廠鍋爐最低負荷以下。據了解,目前我國電力輔助服務主要圍繞調峰、部分地區輔以調頻開展市場建設。
2014年,我國首個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正式啟動,開始“試水”市場化補償電力調峰輔助服務。2019年初,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升級,實現輔助服務市場“壓低谷、頂尖峰”全覆蓋。截至目前,西北、華北、華東等省間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已啟動。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從實際效果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提升了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在轉軌階段通過市場化手段充分調動了火電企業參與調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了新能源棄電率,促進了節能減排,但都為“行政主導”型的市場。
山西省統計局此前公布數據,山西“風光”裝機目前已雙雙突破千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25.3%。2019年8月,國網山西電力對山西電網“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消納能力進行了滾動測算,預計2021年山西電網新能源裝機將突破4000萬千瓦。
今年4月,山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的通知》,明確在新能源快速發展、裝機占比大幅增長的背景下,火電企業尤其是供熱企業,除提供穩定的電力熱力供應外,還需承擔新能源消納的調峰義務。今年8月,山西能監局發布《山西獨立儲能和用戶可控負荷參與電力調峰市場交易實施細則(試行)》意見的函,鼓勵獨立儲能參與深度調峰。
深度調峰的經濟性一直備受行業詬病,某供熱電廠人士告訴記者:“參與深度調峰,增加煤耗拉低效益不說,對機組使用壽命也有一定影響,我們一般稱其為‘賣血換錢’。供熱煤電機組參與調峰,如果不核定一個最小運行方式,機組減到一定負荷之后,對外抽氣的能力下降,供熱能力將受到影響。”
針對現貨市場是否需要調峰,袁家海表示,調峰輔助服務不應屬于輔助服務。“我國尚未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之時,亟需利用市場化手段提高獎罰力度,以更高的補償價格激勵發電企業等調節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基于此,我國于200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電力輔助服務產品——調峰。成熟的電力市場中,輔助服務機制的主要品種為調頻和備用,并無調峰。”
“在以美國PJM為代表的全電量競價現貨市場中,系統負荷較小的谷時段,電價可能較低,而在系統負荷較大的峰時段,電價可能很高。實時電價的變化自然引導了發電企業主動參與調峰,也就反映在了基本的能量市場出清中。”袁家海說。
現貨市場如何主動引導發電企業調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解釋:“現貨市場環境下,特別是集中式市場模式下,在負荷低谷時段,供大于求,價格會一路走低,不愿意降低功率的機組越多,價格就會越低。但總有一個價格,讓大部分機組認為無法承受虧損而主動降低功率,自然而然地實現負荷低谷‘壓出力’(調峰)的目的。”
現貨市場環境下,特別是集中式市場模式下,在負荷低谷時段,供大于求,價格會一路走低,不愿意降低功率的機組越多,價格就會越低。但總有一個價格,讓大部分機組認為無法承受虧損而主動降低功率,自然而然地實現負荷低谷“壓出力”(調峰)的目的。
“本次試運行,停止省內日前、實時深度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近日,山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電力市場第六次(連續兩個月)現貨結算試運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山西省將于11月-12月連續兩個月開展全省電力市場第六次現貨結算試運行,此次結算試運行規則依據最新發布的“山西電力市場規則匯編(試運行V7.0)”(以下簡稱“7.0版本”)運行。
國家能源局2019年發布的《關于2019年上半年電力輔助服務有關情況的通報》顯示,從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費用結構上看,調峰補償費用總額50.09億元,占總補償費用的38.44%。那么,深度調峰對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意義是什么?山西現貨規則為何停止深度調峰這一交易品種?
用電高峰時,電網往往超負荷,此時需投入在正常運行以外的發電機組以滿足需求,這些發電機組就是調峰機組,而深度調峰機組的負荷范圍超過該電廠鍋爐最低負荷以下。據了解,目前我國電力輔助服務主要圍繞調峰、部分地區輔以調頻開展市場建設。
2014年,我國首個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正式啟動,開始“試水”市場化補償電力調峰輔助服務。2019年初,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升級,實現輔助服務市場“壓低谷、頂尖峰”全覆蓋。截至目前,西北、華北、華東等省間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已啟動。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從實際效果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提升了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在轉軌階段通過市場化手段充分調動了火電企業參與調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了新能源棄電率,促進了節能減排,但都為“行政主導”型的市場。
山西省統計局此前公布數據,山西“風光”裝機目前已雙雙突破千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25.3%。2019年8月,國網山西電力對山西電網“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消納能力進行了滾動測算,預計2021年山西電網新能源裝機將突破4000萬千瓦。
今年4月,山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的通知》,明確在新能源快速發展、裝機占比大幅增長的背景下,火電企業尤其是供熱企業,除提供穩定的電力熱力供應外,還需承擔新能源消納的調峰義務。今年8月,山西能監局發布《山西獨立儲能和用戶可控負荷參與電力調峰市場交易實施細則(試行)》意見的函,鼓勵獨立儲能參與深度調峰。
深度調峰的經濟性一直備受行業詬病,某供熱電廠人士告訴記者:“參與深度調峰,增加煤耗拉低效益不說,對機組使用壽命也有一定影響,我們一般稱其為‘賣血換錢’。供熱煤電機組參與調峰,如果不核定一個最小運行方式,機組減到一定負荷之后,對外抽氣的能力下降,供熱能力將受到影響。”
針對現貨市場是否需要調峰,袁家海表示,調峰輔助服務不應屬于輔助服務。“我國尚未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之時,亟需利用市場化手段提高獎罰力度,以更高的補償價格激勵發電企業等調節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基于此,我國于200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電力輔助服務產品——調峰。成熟的電力市場中,輔助服務機制的主要品種為調頻和備用,并無調峰。”
“在以美國PJM為代表的全電量競價現貨市場中,系統負荷較小的谷時段,電價可能較低,而在系統負荷較大的峰時段,電價可能很高。實時電價的變化自然引導了發電企業主動參與調峰,也就反映在了基本的能量市場出清中。”袁家海說。
現貨市場如何主動引導發電企業調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解釋:“現貨市場環境下,特別是集中式市場模式下,在負荷低谷時段,供大于求,價格會一路走低,不愿意降低功率的機組越多,價格就會越低。但總有一個價格,讓大部分機組認為無法承受虧損而主動降低功率,自然而然地實現負荷低谷‘壓出力’(調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