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杜美辰)6月10日下午,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來到中國科學院玉泉路校區,與中科院及其他高校的學生分享了他的學習與研究經歷,回憶了其在美國求學時的“不成功”經歷,并坦言對于科研雖“失望過”,但從未“懈怠過”。
在演講中,楊振寧回憶了自己的幼年生活與求學生涯,特別分享了自己在美國求學期間的科研經歷。他回憶:“我在1945年夏經印度去美國,1946年開始成為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在美國求學期間,我常常與同學無休止地辯論物理里面的種種題目。我覺得自己能在一個學科開始發展的時候進入這個領域是很幸福的。我也認為,和同學討論是極好的深入學習的方法。此后我的實驗生活不成功,我在1947年一整年也感到十分困惑。真正要進行研究工作,必須自己找題目,而研究生找題目感到沮喪是極普遍的現象,不能輕易放棄。在科研的時候,我也感到失望過,但是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懈怠過。”
楊振寧還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對在場學生的科研學習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當你覺得直覺和書本有沖突的時候,是學習的最好時機。并且必須注重新現象、新方法,少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從興趣出發,做充分的準備,會使得你對一類東西熟悉很多,之后就能有突破。興趣、準備和突破是所有成功的研究工作必經的三部曲,沒有興趣與準備就不會有突破。每個人的興趣與能力不同,但是興趣與能力也都需要培養。”楊振寧還對英語學習提出了建議,他表示希望同學們不要功利性地學習英語,不應該只讀英語的教科書,也應該多涉獵英語的文學著作,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