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觸屏上人們熟知的“發紅包”界面,總理伸出右手點擊了一下。大屏幕上立刻不斷彈出創業者“成功領取1000元紅包”的信息。2016年10月12日,在深圳考察全國雙創周主題展示時,李克強在騰訊展臺前,應公司創始人馬化騰邀請為創業者“發紅包”。
創業紅包每個價值1000元,可用于在騰訊創業服務平臺購買商標注冊、社保代繳等企業服務。據統計,“總理紅包”共發出50萬個,到目前其中約1/5已經花完,絕大多數用于購買公司注冊、商標注冊等服務,相當于為創業者們節省了超過1億元的成本。
“如果沒有這些服務,我們很難全心全意發展自己的業務。”創業者郭志偉開發了一個專注于體育運動的技能共享平臺,自雙創周上領取“總理紅包”以來,從每天一兩場活動、十幾個用戶,迅速發展到十幾場活動、參與者200多人,“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016年10月12日下午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上,年輕創業者簇擁著總理求合影。“我們是做全景相機的,您和我們全體創業者拍張全景照片吧!”李克強欣然答應。他說,眾多創業者聚集起來,顯示出我們國家民族創造的智慧和力量。創意無極限,創業無止境。希望你們把創意腳踏實地變為現實。(資料圖)
有媒體統計,在中國每分鐘就有10家新設企業誕生,吸引這些創業者的正是彌漫在廣闊國土上的一種躍躍欲試的氣氛。李克強總理曾表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創新企業并未放慢腳步,而是努力向高科技領域進軍,促進中國經濟從低端制造業向高新技術轉型。”美國《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雙創”成效,“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的‘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使得與‘創新’有關的高科技產業將在未來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總理為創業者“發紅包”的場景,可謂“雙創”浪潮的最佳注腳之一。“每年雙創周,李克強總理都會到現場給創業者打氣。”騰訊一位內部人士解釋,“此次雙創周在深圳開幕,我們想通過‘發紅包’的方式在現場增加互動環節,把總理對創業者的鼓勵傳遞開去。”
“因為‘總理紅包’,我現在已經成了創業圈里的‘網紅’。這段時間無論在哪個城市拓展業務,大家一聽說我就會提起‘總理紅包’。”這讓佘志登有了自我推銷、大膽擴張的勇氣。如今,他的公司開發的智慧停車業務已經在十多個城市落地。而去年同一時期,這一數字還停留在兩個。
創業者郭志偉認為,“總理紅包”金額不大,卻代表了政府和社會對“雙創”事業的實際支持,讓創業創新者備受鼓舞。“相比幾年前,現在創業真是太‘簡單’了。”他的第一次創業始于2011年。在他看來,當年創業環境遠不如現在,各種政策、配套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