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鐵合金產業規模隨之迅速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國,年產量占據著全球硅鐵總產量超過四成的比重。我國市面上的鐵合金產品主要包括錳系、硅系和鉻系這三大類。其中硅鐵是最為重要、產量最大的鐵合金品種。
硅鐵,又稱矽鐵,即為鐵和硅組成的鐵合金。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在上游,硅鐵的生產原材料主要包括焦炭、鋼屑和石英等。近年來,我國硅鐵市場原材料供應相對充足,以焦炭為例,2015-2019年,我國焦炭行業產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發展到2019年達到了4.7億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盡管在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焦炭行業產量有所下滑,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可供硅鐵行業規模化生產。而在下游,硅鐵的應用范圍也較為廣闊,作為脫氧劑、還原劑、孕育劑、耐火材料添加劑等產品,主要應用于煉鋼、鑄造、有色金屬及其他工業生產過程中。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硅鐵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硅鐵市場呈現波動發展趨勢。在需求方面,2020年我國硅鐵表現消費量達到505萬噸,較2019年增長了近20.1個百分點;在供給方面,由于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國內大部分中小型硅鐵生產企業難以加大生產規模,導致國內硅鐵產量在2020年有所減少,為534萬噸,較2019年下滑了4.6個百分點。但總的來看,我國硅鐵產量仍然高于市場消費需求量,國內硅鐵市場供應充足,對進口產品依賴度不高。
而從市場分布情況來看,硅鐵產業分布主要與當地原材料資源供應有著巨大的聯系。具體來看,在2020年,我國硅鐵產量達到了534萬噸;其中內蒙古硅鐵產量達到198萬噸,占據著全國硅鐵總產量的37%以上;其次為青海省,地區硅鐵產量占比接近20%;而陜西、寧夏、甘肅等省市和地區的硅鐵產量占比分別為16%、15%以及8%。可以看出,我國硅鐵產業聚集程度較高,西北部產業發展較為成熟。
另外,從市場格局來看,近年來,由于受到環保政策的影響,我國鐵合金行業逐漸向著分布集中、企業規模較大、環保投入高的優質新型工業化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硅鐵產業也開始向運作較規范、具備規模優勢的頭部企業集中。其中,鄂爾多斯和君正集團作為我國硅鐵生產企業排名前二的兩大企業,占據著我國硅鐵產業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較強。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鐵合金產業規模隨之迅速擴大,逐漸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國。而硅鐵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產量最大的鐵合金品種,其市場發展也相對成熟。就目前來看,我國硅鐵市場供應相對充足,產業聚集程度較高,龍頭企業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