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衣不舍”是一家服裝店名;“排骨愛米飯”、“很久以前”、“味來主角”、“過鍋癮”、“上當一回”、“鍋色添香”等是一些餐館的名稱。“第一次聽說這些快餐店名字時,感覺很有趣,也容易讓人記住,剛開張可能要靠名字在市場上打品牌,但最后還應該靠產品的質量和口味取勝吧。”對一些個性店名,市民張先生這樣說。對這些個性的店名,追求時尚的年輕人表示歡迎,而家長卻擔心會誤導孩子學習知識。教育專家則建議店家取名字要尊重傳統,不能褻瀆傳統文化。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五花八門、名字有創意的店內大多是年輕人經營或消費群體是年輕人。“用老板自己名字或中規中矩地起店名的時代過去了,無論東西好不好,對于我們來說,如果店名十分趕時髦或者標新立異,就會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90后小劉告訴記者,他們年輕人聚會就喜歡去名字獨特的店面,只要有一個搞怪的店名他們知道,就會忍不住去看一下。
在采訪中,大部分家長對搞怪程度比較輕、容易理解的店名還是比較能接受的。但亂用成語的店家是最讓人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樣會誤導孩子學習知識,“孩子現在正是學知識的時期,在外面逛街總會看見‘鍋色天香’、‘衣衣不舍’等字樣的店名,這對孩子學習應該有一定的影響。”唐女士擔心地說。
市工商局企業注冊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有市民發現惡搞和不規范店名可以撥打熱線電話進行舉報,工商部門將會對被舉報店進行處理,發現有十分離譜且不符合文字規范的,將會勸其更名或者取締。該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取名時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和文字:有損于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誤解的;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政黨名稱、黨政軍機關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及部隊編號等。另外,商標或店名不能違背公序良俗,不能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也不能帶有民族歧視,像“斗地主”、“包二奶”等這種店名就違反了以上的社會道德風尚,是不允許使用的。 (記者周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