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月刊9月號刊登題為《老齡化日本的光與影》一文,作者為德國“日本研究所”經營與經濟研究部部長弗洛里安科爾巴赫爾。文章說,日本人口至2050年時將比2000年減少3100萬人。日本選擇傳統手法推遲退休年齡,以期解決問題。
文章說,自2005年起,日本的人口減少與勞動力的減少已同時發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增加勞動力人口的措施,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幅度將更加嚴重。因此,日本社會幾乎形成了一種共識:只能靠推遲退休年齡繼續工作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還有,從2007年開始,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進入了退休年齡,日本出現了所謂“2007年問題”的難題。1947年至1949年出生的人,若再加上1950年至1951年間出生的人,總計有1070萬人,其中正在工作的人有820萬,占總勞動人口的12%。這部分人口若同時退休,很難想象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
許多專家認為,這么龐大的人口進入退休年齡,不僅是一個全國性問題,就具體企業而言,也會導致企業出現停工停產等問題。并且,這些技術骨干的退休將帶走技術和經驗,日本企業的技術傳承可能也會出現問題。很明顯,日本企業將失去高質量的勞動力。
文章指出,現在還沒有發生人們所擔憂的那種大量退休者同時離職的情況。相反,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統計,60歲至65歲的勞動人口正在增加。2008年增加8.3%,2009年增加4%。并且,2009年的情況是,占這個年齡段人口76.5%的老人還在工作。65歲至69歲人口的半數還在工作,70歲以上人口的五分之一還在工作。
文章說,企業經營者正利用這種情況開拓新的市場。在一些商業領域,40歲以上者已成消費主流,取代年輕人成為商家銷售對象。一次性紙尿布市場的情況是最能反映日本現實的典型事例。2008年,成人用紙尿布市場銷售額首次比肩于嬰兒用紙尿布市場銷售額。估計未來兩年間,成人用紙尿布市場的銷售額有望增長40%。
目前日本商界認為,老齡人口階層在日本人當中是最富裕的階層,因此被視為最大的市場,尤其是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一代人。他們精力充沛、手頭寬裕,對技術發明感興趣,購買欲望非常強烈。當他們退休時,自由時間增加了,將形成一個購買力很強的市場。
文章稱,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的儲蓄率還是相當高的。但住宅改建和裝修費用、養老院相關費用、對兒孫的資金援助等還是需要錢的,這導致日本的儲蓄率下降。日本人的儲蓄率已從1990年的21%降至現在的6%。
年齡在75歲以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平均水平是16.1%,法國是10.6%,日本則高達25.4%。這個數據向日本政府和企業發出了警告,告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在商品和服務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