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機會分之為兩類,一類是曇花一現的商機,這是一般性商機;一類是會持續一段時間,且不需要較多起始投入的商機,這才是適于創業的商業機會即創業機會。創業機會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會持續一段時間;二是市場會成長;三是創業者有條件利用。但是這種創業機會的話很難把握,需要你有非常大的眼界和思維,能夠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機會。
面對創業機會,創業者需要進行機會辨識。所謂機會辨識,就是要借助職業經驗和商業知識,再加上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去了解特定機會的方方面面,進而判斷創業者利用特定機會的商業前景如何。在對某一創業機會進行辨識之前,首先需要進行“機會界定”。對一個無法明確界定、或沒有明確界定的創業機會,是無法進行具體分析和篩選的。所謂機會界定,即界定特定機會的商業內涵和商業邊界。在此基礎上才能對該機會進行分析,進而判斷該機會與特定的創業者是有關的、還是無關的,是有利的、還是無利的,以及利大還是利小。
對某一創業機會進行辨識,通常需要就四個方面內容進行分析。一是特定機會的起始市場規模有多大;二是特定機會將存在的時間跨度有多長;三是特定機會的市場規模將隨時間變化而增長的速度與規模上限;四是特定機會對于特定創業者的有利程度。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適于創業的機會并不是很多的。創業者需要借助“機會選擇漏斗”,經過一層又一層篩選,來在眾多機會中篩選出真正適于自己的創業機會。第一層要篩選出較好的創業機會。一般而言,較好的創業機會多有五個特點,一是在前景市場中,前5年中的市場需求會穩步快速增長;二是創業者能夠獲得利用該機會所需的關鍵資源;三是創業者不會被鎖定在“剛性的創業路徑”上,而是可以中途調整創業的“技術路徑”;四是創業者有可能創造新的市場需求;五是特定機會的商業風險是明朗的,且至少有部分創業者能夠承受相應風險。
第二層要篩選出利己的創業機會。面對較好的創業機會,特定的創業者需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創業者能否獲得自己缺少但他人控制的資源;二是遇到競爭時,自己是否有能力與之抗衡;三是是否存在該創業者可能創造的新增市場;四是該創業者是否有能力承受利用該機會的各種風險。
創業者選擇了適當的創業機會,還需要在“適當的時間段”內啟動創業、進入市場。這個適當的時間段,就是創業的機會窗口。換言之,特定的創業機會僅存在于特定的時段內,創業者只有在這個時間段內啟動創業、進入市場,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
(1) 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初心,創業方向很多,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迷失了,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多了。不要覺得今天這個好我做這個項目,明天那個也不錯,我又換一樣,這樣分不清主次會導致哪個項目都虎頭蛇尾,沒一樣能做好。而且在你不確定什么時候做時,請記住就是現在,當你剛好有一個觸手可及的機會實現夢想,一定記得抓住它。
(2)創業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隔行如隔山。在自己的熟悉的領域,你經過了多年的歷練,有了相關的人脈、經驗、資源等,創業的成功率相對來說就高很多。思考最適合自己的賺錢方式,不少人在創業路上都是跟風行動,所以導致了自己血本無歸。為什么這樣呢?我們要分析這個東西是否適合自己。
(3)不要僅僅為了賺錢而創業。有的人在已經富裕的情況下,賺更多的錢是為了什么?為了晚年富裕一些?為了換個房子?為了得到別人的羨慕?在創業之前最好想清楚財富對你的意義,有了這個清晰的目標,你做起事情來才會更加容易。
(4)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創業伙伴。現在這個社會單槍匹馬已經很難闖出事業了,所以我們要找個合作伙伴。每個人所喜歡的東西不同,考慮事情方式不同,所以創業路上也會容易出現矛盾,就容易出現爭吵,所以很多合伙創業的朋友最后導致失敗,所以選擇創業伙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沒有社會經驗的創業青年,選擇創業伙伴不當很容易最終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