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RTK是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屬于GPS動態測量,那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GPS靜態測量技術的原理與運用。
1靜態測量模式原理
所謂靜態測量定位指的是,在進行GPS定位時,認為在整個觀察過程中,接收機天線的位置相對于地球保持不變,而在數據處理時,則將接收機的位置作為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量。
靜態測量具體的觀測模式為多臺接收機在不同測站進行靜止同步觀測,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小時不等。觀測結束后,將數據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數據處理過程一般包括基線處理/網平差/坐標轉換和高程轉換,較終求出高精度的網點坐標。
再具體一點,現在大部分RTK儀器一般都帶有“基站”“移動站”和“靜態”三種測量模式,那么靜態測量模式的原理就是我們將RTK主機調成靜態測量模式,將GPS接收天線長時間靜止不動假設在待測點位上,按一定的采樣間隔采集由衛星發射過來的觀察文件合星歷文件。之后,用靜態后處理軟件對觀測文件和星歷文件進行基線解算/網平差等會后續工作。
2靜態測量的運用
2.1)絕對定位
絕對定位又稱單點定位,利用偽距測量確定觀測站相對地球質心絕對位置的方法,其實質就是空間距離的后方交會。單點(絕對)定位可獲得絕對坐標,具有作業靈活簡便等優點,所以GPS單點定位在測量中仍有用途。
絕對定位精度一般15~30米,可用于旅游,汽車,飛機,輪船等導航。
2.2)靜態相對定位
靜態相對定位是把多臺接收機安置在若干條基線的端點,通過同步觀察GPS衛星可以確定多條基線向量,在一個或多個端點坐標已知的情況下,可以用基線向量推求出各待定點的坐標。在多個觀測站同步觀察相同衛星情況下,衛星的軌道誤差/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以及電離層合對流層折射誤差等對觀測量的郵箱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利用這些觀測量的不同組合(求差)進行相對定位,可有效消除或減弱相關誤差的影響,從而提高相對定位的精度。
2.3)快速靜態定位測量
因為靜態測量觀察合解算時間較長,人們于1987年開始研究快速解算模糊值技術,先后提出擴波技術和平行濾波技術,是在一點的觀測時間縮短到2-5分鐘。也就現在的快速靜態定位測量。
GPS快速靜態定位測量是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進行的GPS靜態定位測量。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性和點間無需通視等優點。
定位精度:

Trimble R10Model 2 GNSS接收機
3動態測量與靜態測量區別
靜態測量與動態測量兩者較大的區別可以說是測量點坐標的解算時間。
動態可以實時的顯示測量點的坐標。而靜態測量需要內業解算完成之后才可以得到測量點的坐標。靜態測量一般的觀測時段都需要在45分鐘,就算快速靜態也不低于5分鐘,而動態測量較短的時間僅需一秒鐘就可以。
但是靜態測量的精度要高于動態測量,一般RTK平面1公分,高程2公分,而靜態的精度可以平面2.5毫米,高程5毫米。
GPS靜態測量因測量精度高,主要用于精密工程測量,如變形監測/沉降監測/要求較高的橋梁控制網/城市測量控制網等。而RTK技術也已經廣泛的應用與工程建設/交通線路建設/城建規劃等多行業多部門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