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非常大的遺憾,莫過于你本可以,但你卻沒有。
人世間很大的遺憾,莫過于你本可以,但你卻沒有。
常規時間后米哦按7秒還領先對手并握有球權,卻因一次邊線球失誤而被拖入加時;加時賽有機會實現逆轉,卻再次因為邊線球執行不到位,將球權白白送出……
2日晚上進行的籃球世界杯小組賽上,中國隊就用這樣匪夷所思、極度遺憾的方式,以76比79輸給了同組非常強對手波蘭隊。這場比賽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驚喜,但大喜過后的遺憾,卻更讓人痛徹心扉。
波蘭隊蒙圈了10分鐘,中國隊被“耍”了10分鐘
上半場總共20分鐘,球迷們看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智慧籃球”。
中國男籃“上臺”就是驚喜。首節轟下25分,而對手只拿15分。什么原因?四個字——措手不及。
相對于科特迪瓦和委內瑞拉,波蘭男籃是中國隊比較為陌生的神秘對手。但中國男籃似乎也很清楚,“陌生感”對波蘭隊亦是如此。
中國球員的打球風格、習慣,對波蘭隊來說,都很陌生。
或許上一輪中國隊的表現是波蘭隊的僅有的參考,但恰恰和上一輪的發揮相比,中國男籃完全改頭換面——思想包袱重?進入狀態慢?對陣科特迪瓦隊時,中國男籃的兩大短板全都煙消云散,三分球6投4中,內外兼開??吹贸觯ㄌm隊被打蒙圈了。
但還是那句老話,“歐洲籃壇無弱旅”。波蘭隊僅僅用第一節的10分鐘,就適應了中國隊打法,并開始熟悉中國球員的打球習慣。
在這一基礎上,他們十分聰明地利用起中國男籃的另一短板——拿捏不準國際籃聯的判罰尺度。
和上場打科特迪瓦一樣,中國隊員在防守端的“火候”始終過“旺”。外線球員的習慣性打、拉、搶, 內線對自己的身體控制不到位。但和CBA、NBA截然不同的是,國際籃聯的規則里,打手、阻擋等犯規動作的判罰尺度容忍底線,被大大抬高,而中國隊當時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眾所周知,易建聯和郭艾倫是中國男籃仰賴的內外得分點,于是波蘭隊無論是在有球端還是無球端,都拼命地朝這兩位核心球員找對抗。結果中國隊果真上當,第二節易建聯、郭艾倫就早早三犯,不得不坐上板凳。
缺少進攻端很強火力,防守端也沒了易建聯這一屏障,波蘭隊成功實現逆轉。
我們變強了,但我們還是輸了
從第三節開始,場上的主要基調,從斗智變成了斗勇。
中國男籃在被對手利用裁判的判罰尺度,戲耍了一節后,很快大徹大悟——他們也開始利用裁判的哨子,來輪番沖擊對手的內線。
這時候,場上已形成均勢,中國男籃用內線優勢,抗衡對手的外線優勢,雙方你來我往,異常膠著。
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感受到幾點十分欣慰之處。一是面對歐洲球員,中國球員無論是內線大個子,還是外線小個子,在身體對抗上竟然一點也不落下風。此前攻防兩端的用力過猛從而陷入犯規麻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球員潛意識里覺得對手的身體素質比較強悍,多少有些妄自菲薄;二是中國隊有著不少心理素質過硬的“大心臟球員”,老將易建聯在三犯下場之后及時調整,后面的比賽中再也沒有落入犯規圈套;因郭艾倫下場而臨危上陣的趙睿,以及孫銘徽都在關鍵時刻投中續命三分,他們都是23歲的年輕隊員,在這樣的大賽能有這樣的心態,很讓人歡欣鼓舞。
但所有的好消息、驚喜,結果都以一種讓人無法承受的方式,變成了遺憾。
事實上,昨天在比賽關鍵的三次邊線球處理上,中國男籃沒有一次及格。第一次因為對手犯規,原本已經失誤的發球,得意避免;第二次直接將球發給了對方,讓對手快攻得手,無論是發球選擇的時機,還是發向的位置,都極為不合理;加時賽時的第三次邊線球,發球隊員面對一個個隊友前來要位,竟無從出手。
球不往底線方向發,而往中線方向發,讓對手輕松實現搶斷和快攻;不讓具有明顯身高優勢的大個子球員接球,而讓小個子來接……相信這三次讓人匪夷所思的邊線球布置,既有主帥李楠的布置不到位,也有隊員因為緊張而導致的執行不到位。
“我們經驗會欠缺一些,大家都很緊張,勝利就在手邊。對方確實比我們經驗豐富,我們之前很少處理這種球!”賽后在談到因致命失誤而遺憾輸球時,李楠這樣說。
很驚喜、很艱難,卻終很遺憾,這樣的過程是痛苦的。
中國男籃雖然沒有帶走一場有始有終的偉大勝利并實現提前出線,但這無疑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刻回味和反思的教訓。
我們和歐洲球隊的差距在縮小——過去咱們一打歐洲隊就示弱,歐洲球隊一貫的風格是打法實用,內線有身體優勢,外線多點開花,中國男籃往往容易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但現在我們戰術策略上不輸,身體素質上不輸,攻防兩端也咬得住。但我們非常缺的,是一些細節的把握上,一些關鍵球的處理上,還是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