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低成本營銷之王” 北京陸源泉商貿有限公司牛冀晨
“我在各大網站有4000家商鋪!”——這一句話就讓我立刻決定本期采訪目標定位他。
與牛總接觸之后幾分鐘,腦海里就出現了標題:“低成本營銷之王”。牛總實至名歸!
再見牛總是在建材市場的攤位上。按照約定我們早早的就到了天云批發市場,市場旁邊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在周圍繁茂的景象的襯托下,這個市場略顯蕭條。
牛總在攤位上微笑的迎接我們。牛總50多歲,微笑的時候有一絲靦腆,談起產品來卻是是滔滔不絕。墻上一排led的屏幕,布滿了一排排的小點點,讓有點散光的筆者,有一種動態錯覺。
笨辦法不一定最好的辦法,但一定是管用的辦法
米缸里只有一顆米,一勺子下去,被挖的機率很小,但如果有4000家,機率就提升了4000倍,不至4000倍。
談起4000家商鋪的初衷:“當時我就一直想怎么才能讓客戶都找到我呢?而又不用花費大價錢的推廣費用呢。”于是牛總開始了四處注冊商鋪,平均每天用4個小時注冊。邊注冊邊觀察。
通過電話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第一輪的篩選,哪些網站效果,哪些網站無人問津。
“效果好的網站,可以多注冊幾家,這就好比,一個商鋪就像一粒米,挖一勺上來,挖到這顆米的機率太少了。但如果你從一粒米變成一千粒米。是不是機會就會變多了”。牛總用他最樸實的語言,形象的描述道。
現在搜索“陸源泉”百度上能搜索到:18,100個,這些大多都是公司的商鋪。
2年了,牛總至少每天能接到一個咨詢電話了。這個量還在累計。
在談話的過程中,不停的有電話進來。每一次牛總都說聲“抱歉”并接起,他從不錯過一個可能成為客戶的電話。雖然多數都是各種網絡推廣的電話。接完第N個電話,牛總歉意的笑笑:“推銷的電話太多。他像我揚了揚他手里有攔截功能的小米手機:“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攔截400個推銷電話,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四處注冊就會引來推銷的電話。
又一通電話接進來,牛總揚了揚電話,說:“他們邀請我一塊去玩兒,都是圈子里面的人,需要一些時間成本去維護”
米缸營銷理論之善用資源人脈的“廣度”決定生意的“深度”。
做生意成功與否,還取決于你和誰在一起!
在我的印象中,每個創業者應該都是一部血淚史,中國的中小企業老板幾乎都在生死關上做過命懸一線的掙扎。事實上,并不全如此。牛總就是個例外。
在以往的采訪中,每次問到此問題的時候,老板們都有種“憶往昔”的激動和感慨。似乎沒有以往“苦”,就不會有現在“甜”,提煉的故事總是讓人出奇的“心動”。
談及創業史,牛總僅僅笑笑說:他從國企出來后,一直較為平順。平順的原因是因為以往的人脈的關系,剛剛自立門戶后就能接到不小的訂單。在他還在做鋼材的生意的時候,建筑巨頭幾乎都打過交道。最牛的項目曾經是為西客站提供建筑用的鋼材。他說這就是人脈的力量。
據統計70%的人初次創業都是失敗,但他確實屬于1成的勝算者。
“09年,我開始接觸互聯網。結識了b2b這種形式。但那個時候我還在做鋼鐵。善用資源是每個商人必備的技巧和能力。”牛總說。
產品比同行貴7倍

牛總在介紹他的專利產品
在牛總的辦公桌上有一排政策的書,他說其實一直關注國家的大政策。政策是生意的指南針:剛創業的時候他和幾個人同事一起“跳”出來成立一家公司,那個時候北京百廢待興,幾個人合伙做起了鋼材生意。那個時候國家重視鋼鐵行業,政策上也支持。生意好做的很。在國家政策發生轉變的時候:國家開始重視新型能源,淘汰老舊產能,所以我就放棄了鋼鐵行業,開始開啟新能源。
在國內一個又一個鋼鐵巨頭倒下的時候。牛總正在為他的新能源業務開拓努力中